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大会。
金沙js6038师生校友深度参与了多个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核心装备研制工作,为相关导弹的设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高超声速武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无人机设计、导航、控制及智能驾驶等方面,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还完成了长安街活动景观整体设计、建国门和复兴门和平主题硬质景观设计制作、中轴线“万众一心”硬质景观设计制作、城市宣传画面设计、北京城市活动景观规划设计。
大会上,还有189名清华师生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合唱或志愿服务。广场合唱团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首都40所高校的3000人组成。81名清华师生在阅兵前的暖场环节,演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能近距离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对我而言是莫大的激励”,医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涵友激动地说。他所站的位置,是东区第一排第一个,正对长安街,也是距离庄严的阅兵现场最近的位置。他今年暑期没有回家,与队友们一起投入高强度集训。他们顶着高温酷暑,反复打磨动作、调整状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始终保持着昂扬的训练热情。
精仪系2023级硕士生景雁南,担任学校学生艺术团合唱队辅导员。在此次广场合唱团的校内训练中,他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大家讲述每首歌背后的创作背景,带领大家一遍遍练发声、排合唱。在他看来,每次参与综合演练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当《钢铁洪流进行曲》响起时,我瞬间热泪盈眶。那一刻只有一个念头:‘吾辈当自强’!一定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安检、引导、接水……在远端集结点、观礼台、饮水点等重要点位,到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来得早、走得晚。典礼开始时退到“后台”,隔着红墙“听”阅兵。这其中的108名清华师生志愿者,始终以最严谨的态度和最温暖的微笑,默默守护这场盛会的多个环节。
卫健学院2024级博士生闫温馨曾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他这次主要负责观众饮水点的服务工作。令他尤为难忘的是,一次夜间综合演练中突然下起大雨,但大家自始至终坚守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做好服务保障,毫无怨言。闫温馨感慨,参与志愿服务期间,自己不仅锤炼了意志,更收获了一份深厚的友情。
未央书院2023级本科生穆瑞莹的多位长辈有军旅经历,她对家国情怀有着更深切的体悟。作为观礼台的志愿者,眼前的盛景与历史的烽火在她心中交织。那一刻她更坚定了信念,“要像祖辈父辈一样,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
在规模最大的远端集结点,30位师生志愿者主要负责观众的集结等工作。他们在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前已高效、有序地完成所有服务,顺利返回校园。机械系2024级博士生郝大中说,“虽然不能在现场近距离感受阅兵式的震撼,但我们的志愿服务同样是这场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国家盛典,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自豪与充实。”
编辑:李华山